您好,欢迎进入诸城市华体会导航网站!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冬春安全整治大会战

时间: 2024-05-30 12:12:13 |   发布者: 行业新闻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及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样例 ................. 15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吉泰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海、赵建民、徐天启、梁法刚、王龙、计宏宾、侯鹏飞、张大秋、王洪岩、

  本标准规定了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涉氨制冷企业组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2/T 288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DB22/T 2884 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采用液氨制冷降温对肉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畜禽产品、其他食品进行速冻和冷藏的企业。

  企业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负责分管范围内

  企业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

  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

  分阶段组织员工做岗位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管控措施,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标准、工作程序等,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至少包含以下材料:

  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人员,应根据岗位工作职责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估、管控、隐患排

  企业应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

  企业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组织并且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辨识范围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

  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每个方面进行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包括:

  5.2.2.1 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开展危险源辨识,最大限度地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外因和管

  5.2.2.2 应从旁边的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和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

  b) 对于危险物质、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故障类型及影响模式分析法(简

  c) 对于贮氨器和速冻装置等危险性较大的装置,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方法进

  d)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依据 GB 18218 的要求做重大危险源辨识。

  5.2.4.1 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危险源辨识活动,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参见附录 B。

  5.2.4.2 根据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设施和工艺变更、非常规作业活动等及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其失效模式做多元化的分析,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

  5.4.1 企业应基于风险分析,最大限度地考虑当前的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

  5.5.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5.5.2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用红、橙、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5.5.4 企业应编制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和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参见附录 C。

  a) 消除(替代)。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

  b) 预防。当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阀、漏

  c) 减弱。在无法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

  d) 隔离。在无法消除(替代)、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

  e)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正常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有几率发生有毒有害化学气体泄漏,应通过联锁装

  置降低有毒有害化学气体浓度,防止中毒窒息。如液氨制冷机房氨浓度报警器与事故排风机联锁;

  f) 警告。在易出现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应设置声、

  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如液氨管线涂装安全色、设置风向标、安装声光报警器等。

  a)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等。如制定蒸发器融霜操作规程、动

  b)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如合理规划作业方案,减少危险作业现场非必要的作业人员等;

  a)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管控的风险,企业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

  b) 对不需要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风险,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

  5.6.3.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同时

  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上的含金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会引起难以处理的后果的作业

  5.6.3.2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根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大体上分为公司级、车

  间(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主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评估后,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D。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应至少包括

  危险源、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和责任人等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发布、培

  企业应根据风险等级,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

  企业应通过对部分作业活动、关键任务、生产工序,例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融霜作业等风

  险分析,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

  企业应依据评估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参见表 E.1。告知卡应至少包括以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参见表 E.2。公告栏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应结合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管理措施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F.1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周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F.2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周

  5.8.2.1 实施隐患排查前,企业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

  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企业隐患排查项目分为基础管理类和生产现场类。

  企业应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前提下,根据相关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

  5.8.3.2.2 综合性隐患排查。由公司或车间(部门)负责人牵头,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

  5.8.3.2.3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根据公司特点对涉氨场所、设备、电气、消防、危化品、厂房等分

  5.8.3.2.4 季节性隐患排查。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5.8.3.2.5 节假日隐患排查。节前对安全、消防、生产装备、备用设备、应急救援物资等进行检查,

  特别是对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节假日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进行

  5.8.3.2.6 专家诊断性检查。企业组织抽调生产技术骨干,设立企业自己的安全专家队伍组织开展诊

  断性检查。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可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或安全生产

  5.8.3.2.7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企业内或别的企业发生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事故后开展隐患排查。

  企业按照排查计划组织并且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能够同时开展的排查类型可以合并排查。要及时、准确、

  全面的记录排查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并由相应组织级别负责人落实整改。隐患排查工作要纳入企业安

  各层级的组织部门应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宜保

  企业应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会引起事故后果和影响区域,将隐患分为一般事故

  e)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窒息等危险作业场所,受影响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且人员能力、

  f)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g) 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越 9 人的;

  h) 涉及烘制、油炸等设施设备,未采取防过热自动报警切断装置和隔热防护措施;

  5.9.2.1.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最重要的包含公司治理、车间(部门)治理、班组治理、岗位纠正等。

  5.9.2.1.2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

  5.9.2.1.3 企业应对能立即整改的隐患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5.9.2.1.4 对逾期没有完成整改且没有正当理由的,在督促继续整改的同时,按照考核制度执行。

  a) 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

  b) 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通知单参见附录 G.1,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

  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

  改。对于日常排查出的隐患,班组及岗位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或者超出整改能力范围的

  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责任部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前应制定防范措施。隐患整改通

  知内容应包含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

  c) 实施隐患治理。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对隐患存在的原因做多元化的分析,参考治理建议

  d) 治理情况反馈。隐患存在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完成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划分的层级,企业各级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应负责组织整改,整

  5.9.2.4.1 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

  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区域和危害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

  5.9.2.4.2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5.9.2.4.3 企业应按照隐患整改通知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治理时应采取严密的防范、

  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前,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业应停产、停业。

  5.9.3.1 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有关人员对治理情况做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5.9.3.2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做复查评估,对政府督办的重大事

  企业应每年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G.3,将分析结果纳入危险

  6.1 企业应完整保存文件、过程资料与数据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至少应包括:

  6.2 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估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6.3 涉及重大事故隐患,其排查记录、评估报告书、治理方案、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

  企业应统一使用政府建立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根据相关要求录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信息,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运作情况进行评审。评审每年应不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a)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估后,应重新确认原有管控措施,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

  d)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f)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明确的目的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