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诸城市华体会导航网站!

跨界联手打通产业命脉

时间: 2024-05-01 17:01:35 |   发布者: 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2018年度整合各类经费共计7.6亿元,组织400余家单位的2687名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协同创新任务108项,集成和示范技术模式97套,培训人员240多万人次,召开现场会616个……这些数字代表了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个标杆联盟2018年所做的部分工作。

  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标杆联盟交流研讨会上,联盟秘书长、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充分肯定了各联盟一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效。经过4年的努力,联盟已初步构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机制,搭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平台和载体,在重大技术攻关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机制创新的优势。

  不过,廖西元特别强调:“解决国家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才是联盟要义。”

  2018年,由国家奶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集成创建的优质乳标准化技术在企业应用后,使乳铁蛋白等活性物质含量提高了50%以上,降低加工成本15%以上,显著减少水汽清洗剂用量。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说,该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了国产奶的核心竞争力,是抵御进口冲击的战略途径,成为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实施优质乳工程企业25家,通过验收的优质巴氏杀菌乳产品,年度总量30.40万吨,占全国巴氏乳产品总产量的61.02%。这也结束了自2009年液态奶进口量7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7年仅增长5%,2018年1—10月仅增长0.5%。

  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付广眼中,把“CCIA”国棉品牌打造成中国优质棉花的代名词,对标并力争赶超“美棉”“澳棉”和“良好棉花”的影响力,是该联盟最重要的事之一。

  日前,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以及河南永安纺织有限公司(代表河南省内10多家大型纺织企业)等四方共同签订CCIA棉花订单产销合同,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实现了联盟“互联网+CCIA”闭环运行模式的新突破。

  此外,在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里实现了真正互利共赢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理事长单位荃银高科公司与联盟科学家团队合作,有效地支撑了韩斌、李家洋等院士团队研究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业端的实践探索,协助研究员储成才和傅向东等开展氮高效育种、籼粳交等研究,这些“产学研”合作在行业内得到了一致好评,引起了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巨大反响。

  而国家渔业装备科技创新联盟已拥有实体化的梅山玻璃船舶设计研究院,其目标是为我国玻璃钢渔船整体产业的安全、技术、质量、标准以及环保等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该联盟理事长贺波介绍,联盟主要成员单位还将与舟山市国家绿色渔业发展创新中心共同组建“玻璃钢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限公司”实体,开展玻璃钢船舶供应链服务平台、船舶交易与金融服务、船舶建造监理监造、船舶装备的国家级检测中心等建设。

  廖西元指出,联盟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探索了新路径。

  2018年7月14日,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首批大洋性玻璃钢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隆兴801”和“隆兴802”从大连湾辽渔码头驶出,前往太平洋公海海域进行为期两年的金枪鱼延绳钓捕捞作业。

  这两艘新型渔船由国家渔业装备科学技术创新联盟核心成员单位共同成立的梅山玻璃钢船舶设计研究院自主设计研发。渔船总长39米,型宽7.5米,续航力为7000海里,自持力为100天。项目整体经济效益达到3.12亿元。

  贺波介绍,梅山玻璃钢船舶设计研究院是国家渔业装备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的业绩之一,由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青岛鲁海丰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的产业实体,主要从事玻璃钢船舶设计、工艺、装备及船舶标准化研究工作。

  “研究院按照出资比例,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贺波说,项目承担单位与协作单位之间以合同负责制管理为主。为了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推广中各环节的衔接,联盟发挥了“集团军式”作战优势。目前,该联盟已完成玻璃钢渔船产业链配套产品4项,其中玻璃钢远洋渔船制冷系统、渔捞装备系统已实现批量生产。

  2017年,联盟相关企业共同投资成立了宁波易船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渔业船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并完成实体企业注册。

  在联盟实体化机制的支撑下,他们还开展了南极磷虾专业化渔船与成套装备研发、远洋节能降耗新材料及捕捞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水产养殖装备研发及深远海网箱养殖装备研发等工作。

  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让实体化机制有效率、有成果。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张琴的认同。她说,荃银高科公司的快速发展证实了,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有机结合,是企业脱颖而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结合荃银高科公司的发展经验,联盟希望通过实体化运作,将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风险共担,实现共赢发展。”

  据悉,依托于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的新的实体化公司正在紧张地筹备中。

  “既然体制短期内难以改变,就要通过机制创新,尽快解决产业的重大关键性问题。”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说,在联盟之内,思想上和政策上都没有障碍。

  除了实体化机制已经小试牛刀,一体化实施和共建共享机制也在联盟体系内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例如,国家奶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创建的“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打破传统上以项目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平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按照“减肥减药”的思路布局生产链“种—水—肥—药—械”一体化和产业链“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一体化,创新了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而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最突出、最重要的机制创新是共建共享机制。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先后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及黑龙江、山东等22家省级农科院信息所就共建共享平台服务、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省级共享服务分中心、国家农业图书馆省级服务中心、国家科技查询咨询机构省级工作站等内容签订合作协议,编织了一张农业大数据共建共享的“网”。

  联盟通过机制创新,打通科研单位、企业、产业之间的通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廖西元认为,这样一些问题大多分布在在主攻目标、重点任务仍然不够聚焦,能干事、真干事的团队构成依然有待优化,联心联力的运行机制有待健全等。

  首先,在发展趋势上要再明确。联盟成立的初衷是问题导向的,旨在充分的发挥联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联盟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跨学科的,而不是那些仅靠一个单位、一个课题组或者一门学科就能解决的。”廖西元说。

  其次,要在目标任务上再聚焦,通过有限目标来解决各行业和产业的重要核心问题,解决技术碎片化问题,抓住产业内核,每个点都不做重复的工作。

  再次,要在运行机制上再创新,正确理解实体化的含义,对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实体应分类引导。

  最后,在组织工作上再落实,通过构建认定与淘汰机制,加强对联盟的激励和约束。

  基于此,梅旭荣也向各联盟提出,既要充分认识联盟在机制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发挥联盟在搭建平台、聚合资源、促进双创、处理问题、推动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还要强化联盟的使命意识,各联盟要勇于承担破解产业难题、摆脱路径依赖、解决资源碎片化等问题的使命。

  他要求,各联盟要积极总结成效和问题,尽早形成行业和产业的咨询报告;要尽快出台联盟管理办法,以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top